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的环境条件、田间工程、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控、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水稻与小龙虾综合种养的生产活动。
Title:Rice and Freshwater Shrimp Integrated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2T 584-2024《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技术规程》是河北省秦皇岛市发布的关于稻虾共作模式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稻虾综合种养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规定,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选址与设施建设
标准指出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且无污染的区域。要求田埂高度不低于60厘米并夯实防渗,同时需设置围栏防止小龙虾逃逸。进排水口需安装防逃设施,并配备独立的进排水系统以确保水质安全。
二、苗种投放
规定稻田准备阶段要彻底清除野杂鱼和有害生物,确保水体环境适宜。建议每亩投放规格整齐的小龙虾苗种800至1200尾,投放前需用食盐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处理。同时强调投苗时间应在水稻移栽后7-10天进行,保证稻苗稳固生长的同时为小龙虾提供遮蔽场所。
三、饲养管理
标准明确了饲料投喂原则,要求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投喂量,一般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3%-5%,并提倡使用配合饲料与鲜活饵料相结合的方式。还特别提到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溶氧、氨氮等,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40厘米之间,适时加注新水维持良好生态条件。
四、病害防控
强调预防为主的理念,要求定期巡塘观察小龙虾活动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推荐采用生物制剂改良底质,减少化学药物使用频率。对于常见疾病如烂鳃病、肠炎病等,给出了具体的防治方案,包括改善养殖密度、合理投喂以及适当泼洒生石灰等物理方法。
五、收获与轮作
规定成虾捕捞宜在每年6月至9月期间进行,采用地笼网等工具分批捕捞,避免过度捕捞影响下一轮生产周期。同时提出稻虾轮作制度的重要性,建议每隔两年休耕一年,通过种植绿肥作物恢复土壤肥力,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以上内容为核心技术要点,实施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保达到最佳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