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赤眼鳟人工繁殖与养殖的技术要求,包括亲鱼选择、催产、孵化、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等环节的操作规范。本文件适用于赤眼鳟的人工繁殖和养殖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rtificial Propagation and Culture of Yakin Trou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8/T 150-2024 赤眼鳟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规范》是浙江省衢州市发布的关于赤眼鳟人工繁殖和养殖的技术指导文件。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种质要求
该标准规定了用于繁殖的亲鱼应具备哪些条件。亲鱼需来源于无污染水域,体长应在25厘米以上,体重在200克以上,并且要求雌雄比例为1:1至1:1.5之间。这确保了亲鱼具有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以及繁殖能力,从而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
二、苗种培育
对于苗种培育环境的选择,标准指出池塘面积以3-5亩为宜,水深保持在1.5米左右。同时强调要定期清除池底淤泥,保持水质清新。饲料投喂方面建议采用全价配合饲料,每日分三次投喂,每次投喂量占鱼体重的3%-5%。这些措施有助于促进苗种健康快速成长。
三、疾病防控
为了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标准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消毒池塘,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进行水体消毒;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一旦发现患病个体应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病情扩散。
四、收获与运输
当赤眼鳟达到商品规格时即可进行捕捞上市。捕捞前需要停止喂食一天以便排空肠道内容物,减少运输途中因消化不良而导致死亡的风险。运输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密度,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并采取适当降温措施延长存活时间。
以上就是对《DB3308/T 150-2024 赤眼鳟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规范》中几个重要条文的具体解析。遵循此标准能够帮助养殖户科学合理地开展赤眼鳟的人工繁殖及养殖活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