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羊肚菌林下栽培的环境要求、场地选择与准备、菌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羊肚菌的林下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Morel Mushrooms under For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04T 135-2024《羊肚菌林下栽培技术规程》是河南省地方标准,为羊肚菌在林下环境中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选取了规程中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规划
条文要求: 栽培地应选择在海拔500米至1200米之间,坡度不超过20度的区域,土壤pH值应在6.5至7.5之间,且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
解读: 这一规定旨在确保羊肚菌生长所需的适宜生态条件。海拔高度影响气温和湿度,适宜的高度有助于羊肚菌的生长发育。坡度限制可以避免积水,保持良好的排水性。土壤酸碱度和有机质含量直接影响羊肚菌菌丝的存活率和产量。
菌种选择与处理
条文要求: 应选用经过鉴定并符合GB/T 19646规定的优质菌种,播种前需将菌种置于20℃恒温箱中活化48小时。
解读: 合格的菌种是成功栽培的基础。GB/T 19646标准确保了菌种的质量和安全性。活化处理能够提高菌种的活性,增强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从而提升出菇率。
栽培管理
条文要求: 在播种后7天内保持覆盖物湿润,日均温控制在15℃至2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5%以上。
解读: 播种初期对水分的需求较高,保持适当的湿度有利于菌丝快速定植。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直接关系到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最终产量。
病虫害防治
条文要求: 宜采用物理方法为主,化学药剂为辅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
解读: 物理方法如诱虫灯、粘虫板等环保且有效,减少了化学残留的风险。严格限制化学药剂的使用,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也保障了羊肚菌产品的质量安全。
这些条文从选址、菌种选择到日常管理和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全面规范了羊肚菌林下栽培的技术流程,为种植者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有助于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