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牧交错区乳用青年母牛的饲养环境、饲料与营养、饲养管理技术要求及卫生防疫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农牧交错区乳用青年母牛的饲养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aring and Management of Dairy Heifers in Agro-pastoral Transition Zon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417—2024《农牧交错区乳用青年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是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交错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特点和生产实际制定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饲料与营养部分,标准明确规定了不同生长阶段青年母牛的日粮配方要求。例如,对于6-12月龄的青年母牛,粗饲料应占日粮干物质的50%-60%,精料补充料则需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和能量以支持其快速生长发育。同时强调要根据体重变化调整饲料供给量,确保母牛在整个生长期内保持良好的体况评分。
其次,在饮水管理方面,标准指出必须保证清洁充足的饮水供应,并且冬季水温不宜低于10℃,夏季则应采取措施避免水温过高导致的饮水量下降。此外还建议设置多个饮水点以便于群体内所有成员都能方便地获取水源。
再者,在疾病防控章节里,特别强调了预防为主的原则。要求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健康问题;同时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按照免疫程序完成相关疫苗注射。另外还提到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包括圈舍清洁消毒以及粪污处理等措施来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的机会。
最后,在繁殖管理上,标准提出了合理的配种时间安排,一般情况下应在首次发情后约15个月左右开始初次配种,此时母牛体重通常达到成年母牛平均体重的75%以上为宜。并且鼓励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受胎率,同时记录每次配种的信息以便后续跟踪观察。
这些规定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手段,促进农牧交错区乳用青年母牛健康成长,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牛奶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