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棚苦瓜栽培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大棚苦瓜的栽培生产。
Title:Greenhouse Bitter Melon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大棚蔬菜栽培技术规程 第4部分:苦瓜》(DB 5201/T 140.4-2024)是贵州省贵阳市发布的关于苦瓜大棚栽培的技术规范。以下为该标准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品种选择
标准指出,应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病性强且产量较高的苦瓜品种。例如“翠绿”、“绿宝石”等品种,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抗逆性,在栽培过程中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同时强调种子质量需符合GB/T 16715.3的规定,确保种子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
2. 播种育苗
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温水浸泡或药剂拌种。标准建议采用营养钵育苗方式,营养土配方为腐殖质土:园土:河沙=4:4:2,并加入适量复合肥作为基肥。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温度控制在25℃至30℃之间,出苗后适当降低温度防止徒长。此外,还提到苗期要注意防治猝倒病和立枯病,可喷洒波尔多液或其他广谱杀菌剂预防病害发生。
3. 定植管理
定植时要求株行距为60cm×80cm,每穴种植一株。定植后要及时浇透定根水,促进幼苗成活。标准特别强调了整枝修剪的重要性,要求及时去除侧枝,保留主蔓生长,以利于通风透光和果实发育。同时,当植株长到一定高度时需要设立支架引导藤蔓向上攀爬,避免地面接触导致烂果现象。
4. 肥水管理
苦瓜在整个生长期需肥量较大,标准推荐施用平衡型复合肥作为基肥,追肥则根据植株生长情况灵活调整。开花结果期重点追施磷钾肥,促进花芽分化和果实膨大。灌溉方面提倡采用滴灌技术,既能节约水资源又能减少病害传播风险。雨季应注意排水防涝,防止积水造成烂根。
5. 病虫害综合防控
标准提出采取农业措施、物理方法与化学药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例如通过轮作倒茬减少连作障碍带来的病害累积;利用黄板诱杀害虫;必要时合理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如吡虫啉、阿维菌素等进行喷雾防治。特别强调采收前15天内不得使用任何农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6. 采收标准
苦瓜的最佳采收时期为果实充分长大但尚未完全成熟时,此时果实表皮呈淡绿色,肉质脆嫩,风味最佳。标准规定单果重量应在250g以上,长度控制在20cm左右。采收时应用剪刀从果柄处剪下,避免损伤植株,同时注意清洁包装材料,保证产品新鲜度。
以上是对DB 5201/T 140.4-2024中部分内容的深度解析,希望对从事苦瓜大棚栽培工作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