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桑园杂草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防控技术和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桑园杂草的绿色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control of weeds in mulberry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1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农业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标准的更新往往反映着技术进步与生态理念的深化。TJAASS 161-2025《桑园杂草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作为一项地方性农业技术标准,在内容上较之旧版(如TJAASS 161-2018)有了明显调整,尤其在“生物防治措施的应用”方面提出了更具体、更具操作性的要求。本文将以该条文为切入点,深入解读新旧版本之间的差异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旧版标准中对生物防治的描述较为笼统,仅提到“鼓励使用天敌昆虫和微生物制剂”,但未明确具体种类、使用时机及配套管理措施。而新版标准则进一步细化了这一部分,明确了可选用的天敌种类(如赤眼蜂、瓢虫等),并规定了其释放时间、密度及与其他防控手段的配合方式。
以赤眼蜂为例,新版标准指出,在桑树萌芽期至春蚕饲养前,应根据杂草发生情况,每公顷释放赤眼蜂成虫1.5万头至3万头,并结合物理防除手段,如人工拔除或机械割草,形成综合防控体系。这不仅提高了生物防治的针对性,也增强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可行性。
此外,新版标准还特别强调了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协调使用。在必须使用农药的情况下,要求优先选择低毒、低残留药剂,并严格控制施药时间和剂量,避免对天敌造成伤害。这种“以生物为主、化学为辅”的策略,体现了绿色防控的核心理念。
在实际应用中,这一变化对桑农和农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需要掌握天敌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释放技术;其次,要具备一定的病虫害识别能力,以便准确判断是否适合采用生物防治;最后,还需加强田间监测,及时调整防控方案。
总体来看,TJAASS 161-2025在生物防治方面的细化,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推动桑园管理向绿色化、可持续化迈进的重要一步。对于从业者而言,理解并落实这些新要求,将有助于提升桑园综合效益,实现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