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敖鲁古雅驯鹿人工授精技术的操作流程、设备要求、人员条件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敖鲁古雅地区驯鹿的人工授精繁殖及相关研究活动。
Title:Operating Procedures for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of Reindeer in Aoluguya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07T 105-2024《敖鲁古雅驯鹿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我国东北地区特有的驯鹿养殖行业制定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操作流程、技术要求到质量控制都做了详尽规定,以下是对其中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首先,在人工授精前的准备工作部分,标准明确指出“采集员需在授精前3天对公鹿进行隔离饲养,并保证其每日活动量不低于两小时”。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公鹿处于最佳生理状态,提高精子活力和数量。同时,还要求“采精器应选用一次性专用器具,使用前后均需严格消毒”,这是为了防止交叉感染,保障种群健康。
其次,在实际采精过程中,“采精频率不得超过每周三次”被列为强制性条款。这是因为频繁采精会导致公鹿体质下降,影响后续繁殖效率。此外,标准还特别强调了“每次采精后应对精液立即进行初步检查,包括颜色、气味及稀稠度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关于授精环节,则提出了“授精时应将输精管插入母鹿子宫颈内至少10厘米”的具体要求。这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受孕率,还能减少外界因素干扰。另外,标准还建议“授精完成后让母鹿保持静卧姿势15分钟以上”,有助于提高胚胎着床成功率。
最后,在整个操作流程结束后,标准要求建立完整的档案记录制度。“所有参与人员姓名、日期、天气状况以及公鹿编号等信息都必须完整填写”,这对于追踪溯源、优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敖鲁古雅驯鹿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为提高驯鹿繁育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规定不仅是行业内从业人员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推动我国特色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