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加工型马铃薯贮藏的技术要求、贮藏前准备、贮藏过程管理、质量控制及出库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加工型马铃薯的贮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orage of Processed Potato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加工型马铃薯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其贮藏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加工产品的品质。DB1507T 106-2024《加工型马铃薯贮藏技术规程》为规范加工型马铃薯的贮藏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从规程中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规程在贮藏环境条件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规定,贮藏库内温度应控制在1℃至3℃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90%至95%范围内。这一温湿度区间能够有效抑制马铃薯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繁殖,减少营养成分损失,同时防止马铃薯发芽。实际操作中,需要配备精确的温湿度监测设备,并定期检查调整以确保稳定。
其次,在入库前处理环节,规程强调要对马铃薯进行严格的分级筛选。具体而言,要求剔除病斑、虫害、机械损伤以及过小或过大规格的马铃薯块茎。这是因为在低温贮藏条件下,这些缺陷部位更容易成为病原菌滋生的温床,进而影响整个贮藏批次的质量。此外,还需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等不良因素造成的二次伤害。
再者,关于通风换气措施,规程建议采用间歇性强制通风方式。即每隔一定时间启动风机运行一段时间后停止,这样既能保证空气流通又不会因过度通风导致湿度过低。具体的通风频率可根据库内外温差及季节变化适当调整,但需始终维持适宜的相对湿度水平。
最后,规程还特别提到贮藏期间应定期检查库存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观察马铃薯外观是否有异常变化、测量内部水分含量是否下降以及评估整体损耗率等指标。一旦发现有质量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隔离处理、加快出库速度或者补充新货等。
以上是对DB1507T 106-2024《加工型马铃薯贮藏技术规程》中若干核心内容的深入剖析。遵循这些规定不仅有助于延长加工型马铃薯的保质期,而且可以提升最终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希望相关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本规程的各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