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监测的指标体系、监测内容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生态监测工作的开展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Monitoring Indicators for Sanjiangyuan National Park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Z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2313-2024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监测指标》是青海省针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制定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指标体系构成:标准规定了包括水文、土壤、植被、野生动物等在内的六大类监测指标。其中水文指标涵盖了河流流量、水质等要素,要求每季度至少监测一次,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动植物多样性评估:在动植物多样性方面,标准提出了物种丰富度指数、种群密度等具体量化指标。例如,对于雪豹等珍稀动物,要求设置不少于50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并记录其活动轨迹和繁殖情况。
3. 土壤健康状况监测:土壤监测重点关注有机质含量、pH值等关键参数。标准建议采用网格化布点方式,在不同海拔高度设立采样点,每年春秋两季各采集一次样本进行分析。
4. 空气质量评价:空气质量监测包括PM2.5浓度、臭氧水平等内容。标准要求在主要居民点周边设置自动监测站,实时传输数据至省级环境信息平台。
5. 社会参与度调查:除了自然生态指标外,还特别设置了社会经济影响评估部分,如牧民转产转业比例、社区参与生态保护的程度等软性指标。
6. 数据管理规范:所有监测数据需按照统一格式录入数据库,确保可追溯性和准确性。同时强调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享信息资源。
7. 监测频次与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指标设定了相应的监测频率,比如气候相关参数可以按月度开展,而生物多样性则需要长期跟踪观察。此外还明确了各类监测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
通过上述解读可以看出,《DB63T 2313-2024》不仅涵盖了丰富的生态监测内容,而且从技术细节到管理流程都做出了详尽的规定,为科学有效地推进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