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用菌种质资源收集与菌种保存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和管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食用菌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及相关的技术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llection of Edible Fungi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Strain Preser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493—2024《食用菌种质资源收集与菌种保存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内蒙古自治区内食用菌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管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1. 种质资源收集
- 标准要求在不同地理区域和生态环境下进行系统的种质资源收集工作。这包括对野生食用菌和栽培品种的采集。采集时需记录详细的产地信息如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土壤类型等,以便后续研究使用。
- 强调了采集过程中应遵循最小化环境影响的原则,并且要获得相关土地所有者的同意。
2. 菌种保存条件
- 要求建立标准化的保存设施,确保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符合特定菌种的最佳保存需求。
- 提倡采用多种保存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比如低温冷藏、液氮超低温冷冻以及干燥保存等,以提高保存成功率。
3. 质量控制
- 明确规定了定期检查保存菌种活力的要求,确保其遗传稳定性不受损害。
- 对于新引入或长期未使用的菌种,在重新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程序来确认其生物学特性是否保持一致。
4. 数据管理和共享
- 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系统用于记录所有收集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形态特征描述、分子标记资料等。
- 鼓励行业内机构之间开展合作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共同推动科研进步。
5. 安全措施
- 在处理病原体可能存在的样品时,必须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 制定了应急预案,当发生意外情况(如火灾、水灾)时能够迅速有效地保护珍贵的菌种资源。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食用菌种质资源收集与菌种保存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现场采样到实验室操作再到长期保管等多个环节的技术细节,还特别注重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担当。这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