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深度调峰工况下锅炉受热面管蒸汽侧氧化皮生成的防治技术要求,包括材料选择、运行控制、监测与检测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燃煤电厂中深度调峰运行条件下锅炉受热面管蒸汽侧氧化皮生成的预防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on of Steam-side Oxide Scale Formation on Boiler Heat Transfer Tubes under Deep Peak Load Regul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F12
国际标准分类号:2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3026—2024深度调峰锅炉受热面管蒸汽侧氧化皮防治技术规程》是针对火力发电厂在深度调峰运行工况下,为防止锅炉受热面管蒸汽侧产生氧化皮而制定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材料选择、运行控制、检测与维护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材料选择
第5.1条:锅炉受热面管应选用抗高温氧化性能优良的材料,推荐使用TP347HFG或更高性能的耐热钢种。
解读:本条规定了锅炉受热面管的材质选择标准,强调了抗高温氧化性能的重要性。TP347HFG是一种含铌稳定化的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持久强度,在深度调峰运行条件下能够有效延缓氧化皮生成。此外,鼓励采用性能更优的新材料,以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运行控制
第6.2条:当锅炉负荷低于额定负荷的30%时,应采取措施避免长时间低负荷运行,每次连续低负荷运行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并确保主蒸汽温度不低于设计值的90%。
解读:深度调峰运行时,锅炉频繁处于低负荷状态会加剧氧化皮生成的风险。此条款通过限制低负荷运行时间和主蒸汽温度下限来降低这种风险。主蒸汽温度过低会导致金属壁温下降,促进氧化皮形成。因此,操作人员需密切关注负荷变化和蒸汽参数,及时调整燃烧系统,确保主蒸汽温度维持在合理范围内。
检测与维护
第8.3条:每半年应对锅炉受热面管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易发生氧化皮脱落区域,如高热负荷区、弯头处等,并记录管子外径变化情况。
解读:定期检测是预防氧化皮问题恶化的重要手段。规定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隐患。特别指出要关注高热负荷区和弯头处,这些部位由于流速较高且温度波动较大,更容易积累氧化皮。同时,记录管子外径变化可以反映氧化皮厚度的增长趋势,为后续维护提供依据。
其他注意事项
第10.1条:在锅炉启动过程中,应缓慢增加燃料量,使炉膛温度均匀上升,避免局部过热现象。
解读:启动阶段如果升温速度过快,可能导致炉膛内温度分布不均,进而引发局部过热,加速氧化皮生成。因此,操作规程要求缓慢增加燃料量,保证炉膛温度平稳升高,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受热面管,还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DB14T 3026—2024深度调峰锅炉受热面管蒸汽侧氧化皮防治技术规程》涵盖了从材料选择到日常运行再到定期维护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减少氧化皮对锅炉安全运行的影响。各电厂应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确保机组稳定高效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