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春播中晚熟玉米区耐密型品种一深两增高产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选地整地、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玉米区耐密型品种的高产栽培。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Dense-tolerant Mid-late Maize Varieties in Spring-sowing Areas (DB14T 821-2013)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821-2013《春播中晚熟玉米区耐密型品种一深两增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山西中部及周边类似生态区域的农业技术规范。该标准旨在指导农民科学种植耐密植玉米品种,实现高产高效。以下为部分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在播种环节中,标准强调要精细整地,要求耕作深度达到25厘米以上,确保土壤疏松无明显坷垃。这是因为较深的耕作层可以促进根系下扎,提高抗倒伏能力。
关于品种选择,标准推荐使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耐密植、高产优质的中晚熟玉米品种。这些品种通常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效率和病虫害抗性,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
施肥管理方面,标准提倡施足底肥并注重追肥。具体而言,每公顷应施用纯氮量约225公斤,磷肥75公斤,钾肥75公斤作为基肥。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别进行一次追肥,每次追加尿素75至100公斤。
灌溉措施上,标准建议采用节水灌溉方式如滴灌或喷灌。在玉米苗期需水量较少时可适当控水蹲苗,进入拔节孕穗期则要加强水分供应,保证田间持水量维持在70%-80%之间。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要求定期巡查田间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防控。同时鼓励采用轮作制度减少连作障碍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