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社会治理单元空间地址数据的分类与编码原则、方法和表示形式。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内社会治理领域中空间地址数据的采集、处理、交换和管理。
Title: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of Social Governance Unit Spatial Address Data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01T 3185-2024《社会治理单元空间地址数据 分类与编码》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社会治理单元的空间地址数据分类和编码体系。这项标准对于提升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该标准明确了社会治理单元的定义。社会治理单元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按照一定的规则划分的用于实施社会治理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强调了社会治理需要依托明确的空间范围,并且每个单元都应当具备清晰的边界和属性特征。
其次,在空间地址数据的分类部分,标准提出了多层次的分类方法。例如,第一层级基于行政区划,分为省、市、区县等;第二层级则根据街道或乡镇进行细分;第三层级进一步细化到社区或者村组。这样的分级分类方式有助于构建完整且层次分明的数据结构,便于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高效地开展工作。
再者,关于编码规则,标准规定了采用数字代码的形式对每个社会治理单元进行唯一标识。编码长度通常为六位数,前两位代表省级行政区划代码,中间两位表示市级别,最后两位是县级别的编码。此外,还特别指出当涉及到跨区域合作时,可以通过添加额外字符来扩展原有编码,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标准特别注重数据更新机制。要求建立定期审查制度,及时调整因行政区划调整或其他原因导致变化的信息,并保持数据库内所有记录同步更新。这不仅保证了数据时效性,也为后续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
最后,标准还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辅助管理和应用这些数据资源。通过地图展示不同级别的社会治理单元分布情况,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社会状况并作出科学决策。
综上所述,《社会治理单元空间地址数据 分类与编码》标准从多个角度出发,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它不仅统一了相关术语和标准格式,而且通过合理的设计促进了信息共享与协作效率提高,对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