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石窟寺文物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数字化采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设备要求、数据采集流程、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石窟寺文物的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数字化采集及相关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Close-range Photogrammetry 3D Digitization Data Acquisition of Grotto Temples Cultural Relics
中国标准分类号:K85
国际标准分类号:01.0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60002-2024《石窟寺文物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数字化采集规程》是江西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石窟寺文物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数字化采集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了“近景摄影测量”是指利用摄影测量技术对近距离目标物进行空间信息获取的方法。这一定义为后续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其次,关于仪器设备的要求,标准强调应使用经过校准且符合精度要求的设备。例如,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需定期校验以确保数据准确性。此外,还应配备专业的影像采集设备如高分辨率相机,并保证其在有效期内正常使用。
再者,在作业准备阶段,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这包括确定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控制点布设方案以及设计合理的影像采集路线。同时还要考虑天气条件等因素对作业的影响,确保最佳的作业环境。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控制点布设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标准指出,控制点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既要满足精度需求又要便于后期处理。通常情况下,控制点应当均匀分布于整个测量区域内,并且要有足够的冗余度来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
对于影像采集而言,标准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影像覆盖要全面完整,相邻影像之间要有适当的重叠度以便于后续拼接处理;影像质量要达到一定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并且要注意避免因光照不足或过强导致的阴影或反光现象影响最终效果。
数据处理环节同样不容忽视。标准要求采用先进的软件工具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影像匹配、点云生成、纹理映射等步骤。在此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调整参数直至获得满意的成果。
最后,在成果提交方面,标准规定了具体的格式要求。所有输出的产品都必须符合相关行业规范,并且要附带详细的说明文档,以便使用者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些资料。
综上所述,《石窟寺文物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数字化采集规程》不仅为从事此类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同时也促进了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发展。通过严格执行本标准的各项规定,可以有效地提高石窟寺文物数字化记录的质量与效率,为后世留下更加珍贵的文化遗产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