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的建设要求、人员配备、职责分工、运行机制和考核评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的建设和运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Town (Subdistrict) Emergency Fire Management St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1376-2024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建设与运行规范》是浙江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以下将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5.1 基本要求
此部分明确了应急消防管理站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例如,管理站需设置独立办公区域,确保有必要的办公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同时强调了人员配备的重要性,要求至少配备一名专职管理人员,并且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及业务流程。此外还提到,管理站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值班制度、巡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
5.2 场地设施
关于场地设施的规定非常具体。规定指出,应急消防管理站的建筑面积不得少于50平方米,且要保证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对于器材库房的要求也很严格,必须能够安全存放各类灭火器、水带、破拆工具等必要装备,并且要有明确的分类标识。另外还特别强调了消防安全设施的配置,比如安装烟雾报警器、应急照明灯等。
5.3 人员配置
在人员配置方面,标准提出了较为详细的建议。除了前述的一名专职管理人员外,还鼓励根据实际情况增配兼职人员或者志愿者队伍。所有人员均需接受定期培训,内容涵盖火灾预防知识、初期火灾扑救技巧以及紧急疏散组织方法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负责人而言,除了上述技能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应急管理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处理工作。
5.4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是整个体系运转的核心环节之一。首先,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其次,每日都要安排专人进行巡查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隐患。再者,要加强对辖区内重点单位和场所的关注力度,定期开展联合检查行动。最后,一旦发生事故或险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力量展开救援处置。
以上是对《DB33/T 1376-2024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建设与运行规范》中部分内容的深度剖析。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可以有效提升基层应急管理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