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浙江省内博物馆反恐怖防范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各类博物馆的反恐怖防范系统的规划、实施与评估。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Anti-terrorism Prevention System - Part 24: Museums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3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1/T 65.24—2024《反恐怖防范系统管理规范 第24部分:博物馆》是一项专门针对博物馆反恐防范的管理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 反恐怖防范:指为预防、制止和应对恐怖活动,所采取的一系列人防、物防、技防等综合措施。
- 重点部位:在博物馆内可能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目标的区域,如展厅、库房、售票处等。
基本要求
- 组织机构:博物馆应建立由馆长负责的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责任到人。
- 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反恐怖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人防措施
- 人员培训:对全体员工进行反恐知识培训,包括识别可疑人员、物品的方法以及紧急疏散程序。
- 巡查制度:实行全天候巡逻检查制度,特别是在重要节假日或重大活动期间增加巡查频次。
物防措施
- 安全设施:配置必要的防护设备,如防爆毯、灭火器等,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 出入口控制:加强出入口安全管理,设置金属探测门、X光机等安检设备,严格限制无关人员进入。
技防措施
- 监控系统:安装高清摄像头覆盖主要通道及关键位置,录像资料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
- 报警装置:在重点区域安装手动报警按钮和自动感应报警器,一旦触发立即通知相关人员。
应急响应
- 信息报告:发现异常情况时,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汇报,并配合公安机关开展调查处理。
- 现场处置:根据预案迅速采取行动,保护现场秩序,避免事态扩大。
以上内容是DB3301/T 65.24—2024标准中的核心部分,旨在通过多方面的综合防范措施提升博物馆的安全水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