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生态河道建设与管理的基本要求、规划与设计、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城市区域生态河道的建设与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Urban Ecological Riv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城市生态河道建设管理规范》(DB3301/T 0256—2024)是一部专门针对城市生态河道建设与管理的技术标准。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基本原则
该标准适用于杭州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内的生态河道建设与管理工作。其核心在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强调保护和恢复河道生态系统功能,同时满足防洪排涝、改善水环境质量等需求。
二、规划设计要点
1. 生态优先原则: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河道的自然属性,尽量减少人工干预,保留原有植被群落。
2. 功能分区明确:根据实际需要划分不同功能区,如行洪区、休闲娱乐区等,并确保各区域之间相互协调。
3. 绿色建材使用:鼓励采用可再生资源制成的建筑材料,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三、施工要求
1. 植被恢复措施: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河岸地带,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植被恢复方案,包括选择适宜本地气候条件的植物种类。
2. 防渗漏处理:为防止地下水流失及地表径流污染,需做好防渗漏工程设计。
3. 废弃物管理:施工现场产生的废弃物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妥善处置,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四、运行维护指南
1. 定期巡查制度:建立完善的日常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2. 水质监测网络:构建覆盖全流域的水质监测体系,定期采集数据并分析变化趋势。
3. 社会参与机制:鼓励公众参与到河道管理工作中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良好局面。
五、应急响应预案
针对极端天气条件下可能发生的险情,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预警信息发布流程、抢险队伍组建等内容,旨在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以上内容仅是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了概述性说明,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希望本文能为广大从业者提供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