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实验用猫的微生物学等级划分及相应的监测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实验用猫的生产、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Title:Laboratory Cats - Part 1: Microbiological Grades and Monito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2246.1-2024《实验用猫 第1部分: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是一项湖北省地方标准,于2024年正式实施。该标准对实验用猫的微生物学等级划分以及监测方法作出了明确规定,为实验动物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依据。
首先,标准将实验用猫的微生物学等级划分为普通级、清洁级和无特定病原体(SPF)级三个等级。其中,普通级猫只接受基本的卫生管理,适用于一般的实验需求;清洁级猫需经过严格的环境控制和消毒处理,适合需要较高生物安全性的实验;SPF级猫则完全处于无特定病原体的环境中,是最高级别的实验用猫,适用于复杂的科研项目。
在监测方面,标准要求定期对实验用猫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体温、体重、行为观察等常规指标,并且要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具体而言,对于清洁级和SPF级猫,需要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微生物学检测,确保其不携带任何指定的病原体。检测项目应涵盖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多个类别,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实验用猫饲养环境的重要性,要求提供适宜的生活条件,包括合理的空间布局、清洁的饮水和饲料供应、适当的温度湿度控制等。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维持猫的健康状态,也有利于减少外界因素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总之,《实验用猫 第1部分: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标准通过对实验用猫的等级划分与监测要求,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的实验材料保障,促进了实验动物福利的提升。这一标准的实施,必将推动我国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提高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