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鱼腥草生产的产地环境、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鱼腥草的规范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outtuynia Cordata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鱼腥草是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其生产技术规程对提升产品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DB42/T 2241-2024 鱼腥草生产技术规程》为鱼腥草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整地
规程指出鱼腥草种植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要求土壤pH值在6.0-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强调在整地时要深耕细作,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以上。这一步骤确保了鱼腥草根系能够充分发育,提高植株抗逆性。
二、种苗选择与处理
规程规定种苗应选用无病虫害、芽眼饱满的一年生健壮植株。种苗长度以10-15厘米为宜,要求每节上带有一个完整的腋芽。种苗处理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泡10分钟,预防病害发生。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出苗率和生长势。
三、田间管理
规程明确鱼腥草定植后要适时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无杂草。追肥应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通常在幼苗期、分枝期和采收前分别追肥一次,每次每亩施尿素10公斤。同时强调要及时排水防涝,特别是在雨季要疏通沟渠,防止积水导致烂根。
四、病虫害防治
规程提出鱼腥草主要病害有白绢病、锈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等。建议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多种措施综合防治。例如,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集中销毁;利用黄板诱杀蚜虫;释放捕食螨控制红蜘蛛危害。化学防治时要严格控制用药量和安全间隔期,优先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五、采收与加工
规程规定鱼腥草的最佳采收期为每年6-9月,此时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有效成分含量最高。采收时应连根拔起,避免损伤根部。鲜品需及时清洗、切段晾晒或烘干处理。若制成干品,含水量应控制在12%以下,确保长期储存质量稳定。
六、档案记录
规程要求建立完善的生产档案,包括品种来源、种植面积、施肥用量、病虫害防治情况等信息。这些记录不仅有助于追溯产品质量,也为后续生产提供了宝贵经验。
以上内容是规程中的核心要点,遵循这些规范可以有效提高鱼腥草的种植水平,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希望广大种植者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共同推动鱼腥草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