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菜用桑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运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菜用桑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Vegetable Mulberry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1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2239-2024《菜用桑生产技术规程》是湖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菜用桑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育苗、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内容。以下从几个关键环节进行解读。
在产地环境方面,要求土壤pH值为5.5~7.5,有机质含量≥1.5%,并且要远离污染源。这意味着种植地应具备良好的土壤条件,确保无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对于品种选择,标准推荐使用经过审定的高产优质菜用桑品种。这表明选用经过科学验证、适应性强且品质优良的品种至关重要,可以提高产量并保证产品的营养价值。
育苗时采用扦插繁殖方法,插穗长度15~20cm,直径0.3~0.8cm,剪口平滑。强调了插穗的质量控制,直接影响成活率和后期生长情况。
栽植密度一般为4000~6000株/hm²,行距100~150cm,株距50~80cm。合理密植有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桑树群体结构优化,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田间管理包括中耕除草、施肥灌溉等措施。每年追肥3次,第一次在春季新梢萌发前,第二次在夏伐后,第三次在秋冬季结合修剪施用基肥。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能够满足桑树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
病虫害防治上提倡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当病虫害发生率达5%以上或危害程度达到中等以上时,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雾防治,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这一原则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保障了产品安全性。
最后关于采收,标准指出采摘嫩梢长度控制在15~20cm之间,留叶量不少于3片。这样既能保证新鲜度又能维持植株正常生长发育。
总之,该标准为规范菜用桑生产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