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油茶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控措施、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化学防控以及综合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油茶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实施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Control of Tea Oil Pests and Disea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油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34/T 4807-2024)是一项针对安徽省油茶种植区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从油茶病虫害的绿色防控角度出发,规定了科学、环保的防控措施,旨在保障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网络,定期对油茶园进行巡查和调查。特别强调了关键时期的监测频率,如开花期、结果期和幼苗期。监测内容包括病害种类、虫害种类及其发生程度,并要求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这一条文的意义在于通过早期发现和预警,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对油茶产量的影响。例如,在油茶开花期,如果发现炭疽病孢子浓度升高,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病情扩散。
2. 生物防治优先原则
标准明确指出在病虫害防控中应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具体措施包括释放天敌昆虫、使用微生物制剂等。例如,对于油茶尺蠖的防治,建议释放赤眼蜂或瓢虫等天敌昆虫。此外,还提倡利用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印楝素等,这些物质来源于天然植物,对环境友好且对人体安全。这一条文的核心在于通过生态友好的方式控制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3. 化学药剂的合理使用
尽管标准倡导生物防治,但也认识到在某些情况下化学药剂是必要的。因此,标准对化学药剂的使用进行了严格规范。首先,要求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和浓度施用,不得随意增加用量。其次,强调轮换用药,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例如,在防治油茶炭疽病时,可以选择多菌灵与甲基硫菌灵交替使用。最后,规定了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残留符合国家标准。这一条文的目的在于平衡病虫害防控效果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
4. 综合管理措施
综合管理是本标准的一大亮点。它不仅关注单一的技术手段,而是将多种防控措施有机结合。例如,标准建议结合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和化学措施共同实施。农业措施包括合理密植、适时修剪枝叶以增强通风透光;物理措施则涉及设置诱捕器、安装防虫网等。这种综合管理方式能够形成多层次的防护体系,提高病虫害防控的整体效率。
5. 技术培训与推广
标准特别提到要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提高其病虫害识别能力和防控技术水平。同时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研发适合本地条件的新技术和新产品。这一条文的重要性在于通过知识普及和技术支持,使广大种植者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标准中的各项规定,从而真正实现绿色防控的目标。
综上所述,《油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34/T 4807-2024)是一部全面、系统的指导文件,为油茶病虫害的科学防控提供了有力依据。通过对上述重要条文的深入理解与实践,可以有效提升油茶产业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