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薄壳山核桃(Juglans microcarpa)营造林的术语和定义、立地条件选择、苗木培育、造林技术、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薄壳山核桃的人工造林、经营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Juglans microcarpa Affores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116-2024薄壳山核桃营造林技术规程》是由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规范薄壳山核桃的造林、抚育管理及采收等环节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整地
选址条件:根据标准第5.1条,选择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种植地,pH值应在6.0至7.5之间。同时,要求光照充足,年降水量不少于800毫米,无严重冻害风险。
整地方法:按照第5.2条的规定,整地应采取全面整地或局部整地的方式。全面整地适用于坡度较小的土地,而局部整地则更适合坡度较大的区域。整地深度一般为30厘米至50厘米,以确保根系能够良好发展。
栽植
栽植密度:依据第6.1条,薄壳山核桃的栽植密度建议为每公顷111株至222株,具体取决于土壤肥力和立地条件。对于肥沃土地,可适当降低密度;而对于贫瘠土地,则可以适当增加密度。
栽植时间:标准第6.2条指出,最佳栽植时间为春季土壤解冻后至芽萌动前。此时气温适宜,有利于苗木成活和生长。
抚育管理
施肥:根据第7.1条,每年至少进行两次施肥,分别在春季新梢生长期和秋季果实膨大期。肥料种类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复合肥,注意氮磷钾的比例平衡。
灌溉:第7.2条规定,在干旱季节应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在开花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需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标准第8.1条强调,应定期巡查林地,发现病害及时处理。采用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法,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虫害防治:第8.2条提到,针对主要害虫如蚜虫、天牛等,可使用物理诱杀、生物天敌释放等方式进行防治。必要时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
采收
采收时间:依据第9.1条,当果实外壳变黄并开始自然脱落时即可采收。过早采收会影响产量和品质。
采收方式:标准第9.2条推荐采用人工采摘或机械辅助采摘的方式。人工采摘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损伤果实;机械采摘则要调整好设备参数,防止损坏树木。
以上内容是基于《DB34/T 3116-2024薄壳山核桃营造林技术规程》的重要条文进行了简要解读。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促进薄壳山核桃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