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种鹅全程封闭式旱养的场地选择与建设、种鹅引入、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及废弃物处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种鹅的全程封闭式旱养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ull-process Closed Land-based Goose Bree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780—2024《种鹅全程封闭式旱养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种鹅养殖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从选址、设施设备配置到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对种鹅的全程封闭式旱养进行了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内采用全程封闭式旱养模式的种鹅生产活动。这表明标准主要面向的是在特定地理区域内从事种鹅养殖的企业和个人,强调了地域性和专业性。
场址选择与场区布局
标准要求场址应选择地势较高且干燥、背风向阳的位置,并远离居民区、工业区和其他畜禽养殖场至少1000米以上。这样的选址原则有助于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对种鹅健康的影响,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同时,场区内应合理规划生活区、生产区和废弃物处理区等功能区域,确保各功能区之间互不干扰,便于管理和操作。
设施设备配置
种鹅舍的设计需符合保温隔热性能良好、通风换气顺畅的要求。每平方米地面面积应容纳不超过4只成年种鹅,并配备自动饮水系统、喂料装置以及粪便清理机械等现代化设施。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改善种鹅的生活条件,提高其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饲养管理
在饲养过程中,要根据种鹅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提供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雏鹅期注重营养全面均衡;育成期加强运动锻炼以增强体质;产蛋期则需补充钙质等微量元素来保障产蛋质量。此外,还需定期检查种鹅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疫病防控
建立完善的免疫接种程序是预防疫病发生的关键环节之一。按照当地兽医部门推荐的免疫计划执行疫苗注射工作,并做好记录备案。同时,要加强日常卫生清洁消毒工作,控制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防止携带病原体侵入。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诊治直至确认无传染风险方可恢复正常饲养流程。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种鹅全程封闭式旱养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场址选择到具体饲养管理的全过程指导,还特别突出了疫病防控的重要性,为提升安徽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种鹅养殖业的整体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