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园绿地改造的技术要求、设计原则、施工方法及验收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各类公园绿地的改造工程。
Title:Technical Standard for Park Green Space Reno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758-2024《公园绿地改造技术标准》是一部专门针对公园绿地改造的技术规范,旨在提升公园绿地的生态、景观和功能价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绿地改造的基本原则
标准明确指出,公园绿地改造应遵循“保护优先、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意味着在改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原有植被的保护,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确保改造后的绿地能够满足公众休闲娱乐的需求。这一原则强调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
2. 植物配置与多样性
标准要求植物配置应注重物种多样性和本地化选择。具体来说,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比例应合理搭配,以形成多层次的绿化结构。同时,推荐使用乡土树种,这些树种适应性强,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环境。此外,还应避免单一化种植,通过引入不同花期、色彩的植物来增加景观的丰富性。
3. 排水系统设计
针对公园绿地常见的积水问题,标准提出了科学的排水系统设计方案。建议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并设置合理的雨水收集设施。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还能为植物提供必要的水分补充。在设计时还需考虑到地形特点,确保水流畅通无阻。
4. 无障碍设施建设
为了提高公园绿地的服务质量,标准特别强调无障碍设施的重要性。包括但不限于坡道、扶手、盲道等设施的设计,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方便残障人士使用。同时,在座椅、垃圾桶等公共设施的位置布局上也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及儿童的实际需求。
5. 照明与安全措施
在夜间照明方面,标准提倡节能环保的LED灯具,并且灯光强度需适中,既要保证夜间活动的安全性,又不能造成光污染。另外,对于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如水域周边),必须安装防护栏杆或警示标志,并定期检查维护,防止事故发生。
6. 后期管理与维护
最后,标准还特别重视改造完成后绿地的长期管理工作。要求建立完善的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等问题;定期修剪整形树木花草,保持良好形态;并且根据季节变化调整灌溉频率,确保植物健康成长。
以上就是对DB34/T 4758-2024《公园绿地改造技术标准》部分关键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