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工程项目血吸虫病卫生学评估的基本原则、评估内容、方法及报告编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涉及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各类工程项目的卫生学评估工作。
Title:Hygiene Assessment Specifications for Schistosomiasis in Engineering Proje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工程项目血吸虫病卫生学评估规范》(DB36/T 1965-2024)是江西省针对工程项目中涉及血吸虫病卫生学评估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为确保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效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传播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工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水利工程、农业开发工程、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等可能影响血吸虫病流行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
术语和定义
- 血吸虫病: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
- 钉螺: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
- 风险评估:对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进行分析评价的过程。
评估内容与方法
# 现场调查
根据第5.1条规定,开展现场调查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自然环境状况:如地形地貌、水体分布、植被类型等;
2. 钉螺分布情况:通过踏查或系统调查确定钉螺的存在与否及其密度;
3. 人群感染状况:了解当地居民是否患有血吸虫病以及患病率高低;
4. 历史资料查阅:收集以往关于该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历史数据。
# 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按照第6.2节要求,建立风险评估模型需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例如:
- 工程建设前后钉螺栖息地的变化;
- 水体流动模式改变对钉螺扩散的影响;
- 居民接触疫水机会增加的可能性等。
# 控制措施建议
标准提出了具体的防控对策(见第7章),主要包括:
- 对于可能造成钉螺孳生环境变化的工程,在设计阶段就应采取防螺灭螺措施;
- 施工期间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防止人为引入钉螺;
- 完工后定期监测周边环境中的钉螺密度,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实施与监督
第8章明确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强调了从规划到竣工验收全过程都要严格执行本标准,并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检查。
结语
DB36/T 1965-2024不仅填补了江西省内相关领域的空白,也为全国其他省份类似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它强调了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实际应用中应当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项规定,以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