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樱花物候观测的术语和定义、观测内容、观测方法、数据记录与整理以及观测点的选择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樱花物候观测及相关研究活动。
Title:Cherry Blossom Phenological Observation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06T 124-2024《樱花物候观测规范》是河南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樱花物候期的科学观测。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观测对象与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内所有樱花品种的物候观测工作。观测对象包括但不限于染井吉野樱、关山樱等常见品种。要求观测点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光照充足且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设立。
二、观测要素与方法
1. 萌芽期:当芽体开始膨大露出绿色时即为萌芽期。观测时需记录芽体数量及分布情况。
2. 开花始期:50%以上花朵开放视为开花始期。需拍摄照片作为佐证材料,并标注具体日期时间。
3. 盛花期:80%以上花朵开放定义为盛花期。此阶段还需监测气温、湿度等气象条件对开花的影响。
4. 谢花期:花瓣脱落超过50%认定为谢花期。注意区分自然凋落与人为干预因素。
5. 结果期:果实直径达到0.5厘米以上时进入结果期。需要定期测量果实大小和重量变化。
三、数据记录与管理
观测数据必须真实准确,采用统一格式填写《樱花物候观测记录表》。每月汇总一次数据上报至主管部门备案存档。同时建立电子档案便于长期跟踪分析。
四、质量控制措施
为确保观测结果可靠有效,采取以下措施:
1. 每个观测点至少配备两名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共同完成任务;
2. 定期校验测量工具确保精度符合要求;
3. 对异常数据及时复核确认原因;
4. 每年开展不少于两次内部审核评估工作成效。
五、应用前景展望
通过规范化、系统化的樱花物候观测可以更好地掌握不同品种樱花生长发育规律,为园林绿化规划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助于研究气候变化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机制,在生态保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