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稞秸秆氨化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氨化方法、质量要求及贮存运输等环节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青稞秸秆氨化处理及其作为饲料的应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arley Straw Ammoni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4T 0363-2024《青稞秸秆氨化技术规程》是西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青稞秸秆氨化处理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该规程适用于西藏地区青稞秸秆的氨化处理,旨在提高青稞秸秆的营养价值,增加其适口性,为畜牧业提供优质的饲料资源。
2. 术语和定义:
- 青稞秸秆:指青稞收获后留下的茎秆部分。
- 氨化处理:通过化学方法将氨气或含氮化合物应用于青稞秸秆中,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的过程。
3. 材料与设备:
- 氨源:推荐使用尿素作为氨源,因其来源广泛且成本较低。
- 设备:需要配备密封性能良好的氨化池或塑料薄膜袋,确保氨化过程中的气体不外泄。
4. 操作步骤:
- 原料准备:青稞秸秆应切成长度不超过5厘米的小段,以利于均匀吸收氨气。
- 氨化处理:按照每公斤干物质添加4%至6%的尿素比例,将尿素溶解于水中,均匀喷洒在青稞秸秆上,并充分混合。
- 密封处理:将处理后的青稞秸秆装入密封容器内,压实并密封,防止空气进入。
- 发酵时间:一般需要密封发酵20至30天,期间需定期检查密封情况。
5. 质量检测:氨化完成后,应对青稞秸秆进行质量检测,包括pH值、氨含量及感官指标等,确保达到标准要求。
6. 注意事项:
- 操作人员在进行氨化处理时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氨气。
- 处理后的青稞秸秆不宜立即饲喂,需经过一段时间的通风散味后再使用。
以上内容是对DB54T 0363-2024规程中关键部分的解读,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