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稞白粉病的防治原则、预测预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西藏地区青稞种植过程中白粉病的综合防治。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Barley Powdery Mildew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4T 0338-2024《青稞白粉病防治技术规程》是西藏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青稞白粉病的防治工作,保障青稞生产安全。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明确了“青稞白粉病”、“防治适期”等专业术语的概念。其中,“防治适期”被定义为在病害发生初期至流行前期,此时采取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病害蔓延。这一概念对于确定最佳防治时间至关重要,有助于避免过早或过晚用药导致的效果不佳。
二、病害预测预报
标准指出,应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定期调查田间病情,记录发病情况。要求每10公顷设立一个观察点,每个观察点需设置不少于5个观测株。当病叶率达到5%时即视为达到预警级别,并启动应急预案。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可以提前发现潜在风险,为后续防控赢得宝贵时间。
三、综合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提倡轮作倒茬制度,减少连作次数;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抗性。
2. 化学防治:推荐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在关键时期喷洒保护剂或治疗剂。特别强调首次用药应在病叶率超过10%时进行,并且连续施药间隔不得少于7天,总共不超过三次。
3. 生物防治:鼓励利用天敌昆虫如蚜虫寄生蜂等自然调节机制来抑制病原菌传播。
四、应急处理
一旦发现大面积爆发,除了常规方法外还需采取紧急补救措施。例如,立即组织专业队伍开展统防统治服务;调集充足物资确保及时供应;同时加强宣传培训,指导农户正确操作以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五、档案管理
所有相关活动都必须做好详细记录并归档保存,包括但不限于气象数据、田间调查结果、用药种类及剂量等信息。这些资料不仅有助于评估防治效果,也为今后类似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
总之,《青稞白粉病防治技术规程》从多个层面提供了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对于维护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