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田蛴螬测报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流程,包括调查内容、预测预报及信息传递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农田蛴螬的监测与预报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of White Grubs in Farm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4T 0337-2024《农田蛴螬测报技术规范》是由西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旨在为农田蛴螬的监测和预报提供科学、统一的技术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1. 蛴螬:指金龟子幼虫阶段的总称,是农业害虫的一种。
- 解读:这一定义明确了蛴螬是金龟子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并且是造成农作物损害的主要害虫之一。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识别和处理问题根源。
2. 测报:对蛴螬的发生动态及危害程度进行监测并发布预测信息的过程。
- 解读:测报不仅仅是简单的观察,还包括数据收集、分析以及预测未来趋势。这一步骤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调查方法
3. 样点设置
- 在每公顷设置不少于5个样点,每个样点面积为1平方米。
- 解读:合理布局样点可以确保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样点数量和大小的规定保证了数据采集的质量与准确性。
4. 取样时间
- 每月上旬进行一次全面调查。
- 解读:定期调查有助于及时掌握蛴螬种群变化情况,从而调整防治策略。每月一次的频率较为适中,既能反映长期趋势又能避免频繁操作带来的额外成本。
防治指标
5. 防治阈值
- 当蛴螬密度达到每平方米平均超过10头时启动预警机制。
- 解读:设定明确的防治阈值能够帮助农民或管理人员迅速响应潜在威胁。过低的阈值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而过高的阈值则可能错过最佳防治时机。
6. 综合防治原则
- 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实施综合治理。
- 解读:单一方法往往难以有效控制大规模爆发,采用多元化的防治手段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减少副作用。例如,使用灯光诱杀成虫的同时配合施用生物农药以保护环境。
预警信息发布
7. 信息传播途径
-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向公众发布预警消息。
- 解读:快速准确地将预警信息传达给相关人员是成功预防的关键环节之一。现代通讯工具的应用大大提升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覆盖面。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农田蛴螬测报技术规范》从理论到实践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方针,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农户及相关工作人员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