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效益评估的术语和定义、评估原则、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开展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的效益评估。
Title:Assessment Procedures for Ecological Benefit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Projects in Karst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中国标准分类号:X7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814-2023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效益评估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石漠化治理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规定了石漠化、植被恢复等核心概念。其中植被覆盖率是指单位面积内植物覆盖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这一指标用于衡量植被恢复效果,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其次在评估内容上,规程提出了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大方面的具体指标体系。生态效益主要通过土壤保持量、水源涵养量等指标体现;经济效益则关注林产品产量及收入增长情况;社会效益强调社区参与度与居民满意度。每个大类下又细分多项具体指标,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对于数据采集方法也有明确要求。例如土壤样品需按照网格布点法采集,在不同坡度区域分别设置采样点;气象资料至少需要连续三年以上的完整记录才能作为参考依据。此外还特别指出当采用遥感影像分析时,分辨率不得低于1米。
在效益计算模型部分,规程提供了多种实用性强的方法论。比如利用土地生产力指数来估算经济收益,通过对比治理前后的人均纯收入变化来反映社会影响等。这些方法都经过实践验证,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最后规程还强调了评估报告编制规范,要求包含项目概况、实施过程、成效分析以及改进建议等内容,并附上必要的图表说明。报告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撰写并经专家评审后方可正式发布使用。
以上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部分的重点解读,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