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黄皮嫁接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砧木培育、接穗采集与处理、嫁接方法、嫁接后管理、出圃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黄皮嫁接育苗的生产和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afting and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Artocarpus hypargyre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799-2023山黄皮嫁接育苗技术规程》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山黄皮嫁接育苗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山黄皮的嫁接育苗过程进行了全面的规定,包括环境条件、砧木选择、接穗采集与处理、嫁接方法、嫁接后管理以及苗木出圃等方面。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环节进行解读。
一、环境条件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育苗场地应具备良好的排灌设施,土壤要求肥沃、疏松且无病虫害。同时强调了光照充足的重要性,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5℃至35℃之间。这些条件能够确保山黄皮幼苗健康生长发育,提高成活率。
二、砧木选择
砧木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品质。根据标准要求,砧木应当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或两年生实生苗作为基质。此外还提到砧木直径应在0.5cm以上,并且需要经过适当的修剪以促进愈合。
三、接穗采集与处理
接穗的选择非常关键,标准指出接穗应该来自优良品种母树上当年生充实饱满的新梢。在采集时要注意保护好芽眼不受损伤,并及时放入保湿袋中防止失水。到达目的地后还需进一步剪除多余叶片保留少量叶柄,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表面污垢再蘸取适量生根粉备用。
四、嫁接方法
本部分详细描述了几种常用的嫁接方式如芽接法、切接法等具体操作步骤。其中特别强调了消毒处理的重要性,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另外还给出了不同季节条件下最适宜采用哪种嫁接形式建议。
五、嫁接后管理
成功完成嫁接之后还需要做好后续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保持适宜湿度、定期检查伤口愈合情况以及防治可能出现的各种病虫害等问题。如果发现有异常现象则需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六、苗木出圃
当苗木达到一定规格标准后就可以准备移栽定植了。此时需要注意挑选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进行包装运输,并且在整个流程当中都要注意轻拿轻放以免造成机械损伤影响后期存活率。
综上所述,《DB45/T 2799-2023山黄皮嫁接育苗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生产指南,在实际应用当中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其中的内容来指导实践工作。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规定可以有效提升山黄皮嫁接育苗的成功率从而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