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猪只站立、躺卧行为学习识别的技术要求、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模型训练流程及性能评估指标。本文件适用于基于人工智能和图像识别技术对猪只行为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系统开发与应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dentification of Standing and Lying Behaviors of Pigs Based on Learning Algorith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582-2024《猪只站立、躺卧行为学习识别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行为学方法提升养猪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以下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界定了“站立行为”、“躺卧行为”等核心概念。“站立行为”是指猪只四肢支撑身体保持直立状态的行为模式;而“躺卧行为”则指猪只侧卧或平躺休息的状态。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参照。
二、监测设备要求
第4.1条指出,用于记录猪只行为的摄像装置应具备高清分辨率,能够清晰捕捉到单头猪只的全身影像。同时,设备需安装在猪舍顶部中央位置,确保拍摄角度覆盖整个活动区域。此外,还要求设备具备自动调节亮度功能以适应不同时间段光线变化。
三、数据采集与处理
根据第5.1条的规定,在进行数据采集时,每组实验至少需要连续观察7天以上,并且每天有效采集时间不得少于16小时。采集后的原始视频资料必须经过滤波处理去除噪声干扰,然后利用图像分割算法将猪只个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四、行为识别方法
标准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行为识别流程。首先通过特征提取模块获取猪只姿态角、肢体比例等关键参数;接着运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对提取出的特征向量进行训练与测试;最后结合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判断当前行为属于站立还是躺卧状态。该过程强调了多维度信息融合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识别准确率。
五、结果评估准则
第6.3条规定了评价模型性能的主要指标包括召回率、精确度以及F1分数。当模型达到以下条件之一即可视为合格:(1)召回率达到90%及以上;(2)精确度高于85%;(3)F1分数不低于87.5。这些量化标准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参考依据。
六、实施建议
鉴于本标准的技术复杂性,建议养殖企业先从小规模试点开始逐步推广开来。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各项规定内容。另外,随着技术进步还需定期更新完善相关条款内容,使之始终保持先进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