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的选址、基础设施建设、机械设备配置、种植管理技术要求及验收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指导重庆市范围内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Title:Rice Full-process Mechanized Production Demonstration Base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574-2024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提升水稻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基地选址与规划
基地选址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土壤条件、水源供应等因素。根据标准要求,基地需具备良好的排水灌溉系统,确保田块平整且连片面积不少于30亩。这一规定有助于实现大型农机具的有效作业,减少耕作死角,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强调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包括机耕道宽度不得低于3米,并配备必要的电力设施以支持现代化农业设备的运行。
机械化设备配置
本标准明确了不同规模基地所需的机械化设备种类及数量。例如,每1000亩稻田至少配备自走式联合收割机2台、插秧机3台等。这样的配置能够满足高峰期作业需求,避免因设备不足导致延误农时的情况发生。此外还特别提到要定期维护保养机械设备,保证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种子处理与育苗技术
在种子处理环节,推荐采用温汤浸种法或药剂拌种等方式预防病虫害。关于育苗技术,则提倡使用工厂化育秧技术,这不仅提高了秧苗成活率,还能大幅度缩短育苗周期。标准中还指出,移栽前应对秧苗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无病虫害侵染。
病虫害防治
针对病虫害防治,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灯光诱捕器以及生物农药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综合治理。同时鼓励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田间动态信息,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收获与仓储管理
收获阶段要求使用高性能联合收割机完成作业,并注意控制损失率不超过2%。对于收获后的稻谷储存,则需要遵循低温通风的原则,防止霉变。另外,还建议设置专门的烘干中心,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晾晒烘干工作。
数据记录与分析
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数据记录与分析。标准强调每个生产环节都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但不限于播种日期、施肥量、灌溉次数等信息。这些数据将为后续优化种植方案提供宝贵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DB50/T 1574-2024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规范》从多个维度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对于推动我国水稻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