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重庆市暴雨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的等级划分、评估方法及信息发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暴雨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的发布与管理。
Title:Meteorological Disaster Risk Warning Levels - Part 1: Heavy Rainfall
中国标准分类号:P54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557.1-2024 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等级 第1部分:暴雨》是由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气象行业标准,自2024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为科学、规范地开展暴雨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工作提供了依据,对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主要规定了暴雨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的术语和定义、风险预警等级划分方法、预警指标体系等内容。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 暴雨:指24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到50毫米以上的降水。
- 暴雨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基于暴雨预报信息,结合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等要素,对可能发生暴雨灾害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并发布预警的过程。
这些术语明确了暴雨的基本概念以及风险预警的核心内涵,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 风险预警等级划分方法
标准将暴雨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划分为四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暴雨强度、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
- 特别重大(Ⅰ级):24小时累计雨量超过150毫米且影响范围广,可能导致严重洪涝、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 重大(Ⅱ级):24小时累计雨量在100至150毫米之间,影响范围较大,可能引发较重大的洪涝和地质灾害。
- 较大(Ⅲ级):24小时累计雨量在50至100毫米之间,影响范围中等,可能引发局部洪涝和地质灾害。
- 一般(Ⅳ级):24小时累计雨量在50毫米以上,影响范围较小,可能引发轻微洪涝或地质灾害。
3. 预警指标体系
预警指标体系包括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三个维度。具体指标如下:
- 致灾因子危险性:主要考虑暴雨强度、持续时间、覆盖面积等因素。例如,24小时累计雨量超过100毫米时,危险性显著增加。
- 承灾体脆弱性:涉及城市排水系统、农田灌溉设施、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如城市内涝点数量越多,脆弱性越高。
- 防灾减灾能力:包括监测预警系统的完善程度、应急救援队伍的数量和专业水平、公众防灾意识等。例如,拥有完善的暴雨监测网络可以有效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通过综合分析这三个维度的指标,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暴雨灾害的风险等级,从而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4. 预警信息发布与应用
标准要求各级气象部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传播。同时,相关部门应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加强巡查排查、转移危险区域群众、关闭危险路段等。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预警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要求预警发布时间不得晚于暴雨开始前6小时,且预警内容需简洁明了,便于理解和执行。
综上所述,《DB50/T 1557.1-2024 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等级 第1部分:暴雨》通过对暴雨灾害风险预警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为减少暴雨灾害带来的损失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各相关单位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开展工作,确保预警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应用,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