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番茄晚疫病的诊断方法、监测与预警技术以及综合防治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番茄晚疫病的防控与管理。
Title:Tomato Late Blight Diagnosis and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635-2024《番茄晚疫病诊断与防治技术规程》是吉林省发布的关于番茄晚疫病诊断和防治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了“番茄晚疫病”的概念,即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番茄叶片、茎秆及果实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这一定义为后续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2. 病害症状描述
- 叶片上出现水渍状暗绿色斑点,逐渐扩展成褐色坏死区域。
- 茎部感染时表现为黑褐色凹陷病斑,严重时导致植株萎蔫死亡。
- 果实发病初期产生油渍状斑点,后期腐烂并长出白色霉层。这些详细的症状描述有助于快速识别病害。
3. 病原菌检测方法
- 使用显微镜观察病组织切片中的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 PCR技术检测病原菌特异性DNA片段。这种方法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4. 农业防治措施
- 实行轮作制度,避免连作。
- 选用抗病品种,如‘中杂9号’等。
- 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这些措施旨在从源头减少病害发生的机会。
5. 化学防治策略
- 在发病初期使用甲霜灵、霜脲氰等药剂喷雾。
- 注意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交替使用,防止抗药性的产生。
化学防治强调了适时用药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科学用药的原则。
6. 生物防治手段
推荐利用拮抗菌如假单胞菌进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具有环保、无残留的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7. 田间管理建议
- 定期清理田园,及时摘除病叶病果。
- 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自身抵抗力。
- 避免大水漫灌,控制土壤湿度。
这些管理措施有助于构建健康的栽培环境。
8. 监测与预警体系
建立以气象数据为基础的病害预测模型,结合田间调查结果发布预警信息。这有助于提前做好防控准备,降低损失风险。
通过以上条文解读可以看出,《番茄晚疫病诊断与防治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病害的基本知识,还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对于保障番茄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