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普洱咖啡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建设的基本要求、规划与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普洱咖啡标准化种植示范园的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Guidelines for Pu'er Coffee Standardized Planting Demonstration Garde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08T 79—2024普洱咖啡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建设指南》是云南省普洱市为推动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的一项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从规划选址、品种选择、栽培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咖啡种植进行了全面规范。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选址与规划
标准明确指出,示范园应选择在海拔1000-1800米之间、坡度不超过25度的区域,土壤pH值应在5.5-6.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这一要求充分考虑了咖啡树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风味物质积累,而适宜的酸碱度和有机质含量则能保证咖啡树健康生长。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园区建设必须严格按照这些指标进行科学选址,避免因选址不当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二、品种选择
标准推荐使用卡蒂姆系列、铁皮卡、波旁等优良品种,并强调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例如,在降雨量较少的区域可优先选择耐旱型品种;而在多雨潮湿的地区,则应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同时,还鼓励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优品种,以丰富种质资源库,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栽培管理
关于栽培密度,标准规定每公顷种植株数应在1100-1500株范围内,行距控制在2.5-3米,株距保持在1.2-1.5米。这样的布局既能确保光照充足又能便于机械化作业。另外,还特别提到要采用梯田式台地建园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还能改善微气候条件。对于施肥管理,提倡施用腐熟农家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方式,每年至少追施两次氮磷钾复合肥,并注意微量元素补充,比如镁、锌等元素缺乏会影响叶片光合作用效率进而影响果实发育。
四、病虫害防控
针对常见的锈病、炭疽病以及蚧壳虫等主要病虫害,标准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首先是要加强日常巡查力度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其次是要合理修剪枝条保持通风透光良好;再次是要利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制剂来替代化学药剂减少环境污染风险;最后还要建立预警机制一旦发现大面积爆发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控制病情蔓延。
五、采收与加工
关于采收时间,标准建议当果实由绿转黄再变为红色时即可开始采摘,但需分批多次完成整个过程。因为不同成熟度的果实其内部成分比例存在差异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口感风味。至于加工环节,则要求采用湿法处理工艺即先将带果皮的浆果放入发酵池内发酵24-48小时之后清洗干净再进行干燥直至含水量降至12%左右为止。此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果肉残留物并保留更多天然香气物质从而提高成品质量等级。
综上所述,《DB5308T 79—2024普洱咖啡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建设指南》是一部非常实用且系统化的指导文件它为我们开展优质高效咖啡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当然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还有很多细节性条款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实践应用只有真正理解并落实好每一个具体要求才能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高标准示范园区助力普洱乃至全国咖啡产业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