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医疗机构在围手术期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工作流程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围手术期临床药学服务工作。
Title:Medical Institution Pharmaceutical Management and Pharmacy Services - Part 2-14: Clinical Pharmacy Service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CHAS 20-2-14-2024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第2-14部分:临床药学服务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为例,分析新旧版标准差异并探讨其实际应用。
新版标准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旧版标准仅规定了抗菌药物选择需依据手术切口类别和可能污染菌群,但未细化具体操作流程。新版标准明确了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阶段的具体用药时机、剂量与时长:
1. 术前用药应在切皮前0.5至2小时内完成。如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应追加一次剂量。
2. 术中追加剂量须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原则上不超过初始剂量。
3. 术后用药一般不超过24小时,清洁-污染手术可延长至48小时。
例如,在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药师需提前审核外科医生拟定的抗菌药物方案。首先确认手术切口为清洁切口,推荐头孢唑林作为首选药物;然后监督术前1小时完成静脉滴注,手术持续6小时且出血量达2000毫升时追加一次剂量;最后术后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在24小时内停止用药。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可以有效降低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浪费与耐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