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种鸡人工授精的术语和定义、场地与设备要求、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种鸡场开展人工授精技术的操作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of Breeding Chicke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00-2023《种鸡人工授精技术规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种鸡人工授精的技术标准。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精液采集
根据标准第4.1条,精液采集应在早晨进行,此时公鸡的精神状态最佳。采集前需要对公鸡进行适当的刺激,如使用假母鸡或轻柔的抚摸。采集过程中要确保环境安静、无干扰,以提高精液的质量。此外,采集后的精液应立即进行质量检查,包括颜色、密度和活力等指标。
2. 精液稀释
标准第4.2条规定了精液稀释的具体要求。稀释液需提前制备并保持在适宜温度下。稀释比例通常为1:1至1:2(精液:稀释液),具体比例依据精液质量和稀释液配方而定。稀释时动作要轻柔,避免产生气泡,以免影响精子活力。
3. 授精操作
按照第4.3条的要求,授精应在上午9点至下午3点之间进行,这段时间内母鸡的受精率较高。授精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操作技巧。授精器应定期消毒,确保卫生条件良好。每次授精量控制在0.03ml至0.05ml之间,保证精液能够顺利进入母鸡生殖道。
4. 记录与管理
标准第6.1条强调了记录的重要性。每次授精都必须详细记录日期、时间、公鸡编号、母鸡数量及健康状况等信息。这些记录有助于追踪种鸡繁殖性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还应对种鸡群体进行动态管理,定期淘汰低产或不健康的个体,维持种群的整体质量。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条文,可以有效提升种鸡人工授精的成功率,保障后代健康,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