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生产中减氮增效的养分管理技术要求,包括土壤测试、肥料选择、施肥量确定、施肥方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区域内马铃薯种植的氮肥管理和高效生产。
Title:Potato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Reducing Nitrogen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in Nutrient Manag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09T 0013-2024 马铃薯生产减氮增效养分管理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养分管理措施,在保证马铃薯产量的同时减少氮肥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目标
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地区马铃薯种植区的减氮增效养分管理工作。其核心目标是通过优化施肥方案,降低氮肥施用量至少10%,同时保持或提升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二、土壤测试与评估
在实施任何养分管理措施之前,必须对土壤进行详细的测试与评估。标准规定每年春季播种前需采集耕层土壤样本,并检测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基础施肥量,避免盲目施肥导致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
三、基肥施用原则
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每公顷推荐施用腐熟农家肥30吨至45吨,配合施用氮肥(N)75公斤至120公斤、磷肥(P2O5)60公斤至90公斤、钾肥(K2O)90公斤至120公斤。具体用量需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品种特性以及前茬作物情况调整。
四、追肥时间与方法
追肥分为苗期追肥和块茎膨大期追肥两个阶段。苗期追肥应在幼苗长出3片真叶时进行,每公顷施尿素15公斤至22.5公斤;块茎膨大期追肥则在开花初期进行,每公顷施硫酸铵30公斤至45公斤。采用沟施或穴施方式将肥料埋入土中,避免直接接触根系造成烧苗现象。
五、水分管理与灌溉制度
水分管理是影响氮肥吸收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标准建议采用滴灌或喷灌系统,确保每次灌溉后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70%。特别是在干旱季节,应适当增加灌溉次数,防止因缺水导致植株早衰影响产量。
六、病虫害防治与绿色防控
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优先采用物理、生物等非化学手段控制病虫害发生。如确需使用农药,则应选择高效低毒产品,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减少不必要的化学投入品使用。
七、效果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定期收集整理相关数据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土壤养分变化趋势、马铃薯生长发育状况、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通过对比试验验证各项技术措施的实际成效,不断优化完善实施方案。
综上所述,《DB1509T 0013-2024 马铃薯生产减氮增效养分管理技术规程》从土壤测试、肥料配比、灌溉安排等多个维度给出了指导性意见,有助于促进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