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浅滩型海洋牧场资源养护效果调查与评价的技术要求,包括调查内容、方法、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浅滩型海洋牧场资源养护效果的调查与评价。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esource Conservation Effects in Shallow-type Marine Ranch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1324-2024《浅滩型海洋牧场资源养护效果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是天津市发布的关于海洋牧场资源养护效果调查与评价的技术标准。该标准适用于浅滩型海洋牧场,规定了资源养护效果调查和评价的基本原则、调查内容、方法、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流程等。以下从几个关键点对标准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基本原则
标准明确了其适用对象为浅滩型海洋牧场,并提出了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基本原则。这意味着在进行资源养护效果调查时,应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同时采用合理可行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以便于实际操作和应用。
二、调查内容
标准详细列举了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海洋环境状况:如水质参数(温度、盐度、溶解氧等)、沉积物特性等;
2. 生物群落结构:涵盖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多种生物种类及其数量分布情况;
3. 栖息地质量:评估人工鱼礁设置后对底栖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
4. 经济效益分析:考量通过海洋牧场建设所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收益。
三、调查方法
针对上述各项调查内容,标准推荐了相应的调查方法:
- 对于环境监测,建议使用现代仪器设备定期采集样本并进行实验室分析;
- 生物多样性调查则需结合现场观察与捕捞取样相结合的方式;
- 栖息地质量评价可通过潜水员目视检查及遥感影像对比等方式完成。
四、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全面衡量浅滩型海洋牧场资源养护成效,标准构建了一套综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健康指数:反映生态系统整体状态;
2. 物种丰富度:体现生物多样性水平;
3. 食物链完整性:考察各层级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 社会经济效益贡献率:衡量项目实施后的社会价值。
五、评价流程
标准还明确了具体的评价步骤:
1. 数据收集整理:按照前述要求完成所有必要的数据获取工作;
2. 数据预处理:剔除异常值并对缺失数据进行填补;
3. 指标计算:利用公式或模型计算各项具体指标得分;
4. 综合评分:根据权重分配最终得出总评分数;
5. 结果反馈:将评价结果提交给相关部门用于决策参考。
六、注意事项
最后,在执行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 确保调查人员具备相应专业技能;
- 定期更新数据库以保持信息时效性;
- 加强与其他相关领域专家的合作交流。
综上所述,《浅滩型海洋牧场资源养护效果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为浅滩型海洋牧场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框架,有助于促进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