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蟹稻田养殖的环境条件、养殖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控、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采用稻田进行河蟹生态养殖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ice Field Crab Cul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1321-2024河蟹稻田养殖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河蟹在稻田中的高效生态养殖。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选址与准备
标准要求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区域。稻田周边需设置防逃设施,确保河蟹不会外逃。同时强调稻田土壤肥力适中,建议在种植水稻前进行深耕翻土,并施加适量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结构。
二、放养密度
根据标准规定,每亩稻田适宜放养河蟹规格为80-120只/公斤的幼蟹800-1200只。这一密度既能保证河蟹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又能充分利用稻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三、饲料投喂
标准指出,河蟹饲料应以天然饵料为主,辅以配合饲料。每天投喂两次,分别在上午9-10点和下午4-5点进行。饲料投放要均匀,避免浪费。同时强调定期检测水质,及时调整投喂量。
四、病害防治
标准强调预防为主,定期消毒池塘。一旦发现病害,应及时隔离病蟹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药物,推荐采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环境。
五、收获管理
标准建议在河蟹达到商品规格时分批捕捞上市。捕捞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减少损伤。捕捞后应对稻田进行清洁整理,为下一季养殖做好准备。
六、环境保护
标准特别提出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得随意排放养殖废水。鼓励采用循环水养殖模式,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提倡种植绿色水稻品种,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的核心要点,希望对从事河蟹稻田养殖的从业者提供有益参考。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技术规范,可以有效提升养殖效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