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化牧场牛奶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味的处置原则、检测方法、控制措施及记录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规模化牧场在牛奶生产中对异味问题的管理和处置。
Title:Disposal Procedure for Off-flavors in Milk Production at Large-scale Ranch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6T 189-2023 是一项关于规模化牧场牛奶生产过程中异味处置的重要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异味的定义与分类。异味被分为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三类。生物性异味主要来源于奶牛自身或饲料中的微生物活动;化学性异味可能由农药残留、抗生素使用不当等引起;物理性异味则多是由于挤奶设备清洗不彻底所致。这一分类有助于牧场管理者准确识别问题源头。
其次,标准强调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要求牧场建立严格的饲料管理制度,确保饲料来源安全可靠,并定期对饲料进行检测。同时,规定了挤奶设备必须按照标准流程每日清洗消毒,特别是乳头清洗环节要特别注意,避免交叉污染。
在处理程序方面,标准指出一旦发现牛奶存在异味,应立即停止相关批次产品的销售,并启动异味排查程序。具体包括取样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三个步骤。对于已经流入市场的疑似问题产品,需及时召回并妥善处理。
此外,标准还提出了培训与记录的要求。要求牧场定期组织员工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异味防控意识,并且所有操作过程都要有详细的书面记录,以便追溯和审计。
最后,标准明确了监督与评估机制。规定各级畜牧主管部门应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评估,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鼓励采用新技术手段提升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2306T 189-2023不仅为规模化牧场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而且从源头到终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异味管控体系,这对于保障牛奶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