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医疗护理员培训机构的基本要求、培训内容与学时、师资要求、培训管理、质量控制及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开展医疗护理员培训的各类机构。
Title:Service Specification for Medical Caregiver Training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 4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14/T 1737—2018 医疗护理员培训机构服务规范》是山西省地方标准,于2018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对医疗护理员培训机构的资质要求、培训内容、教学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旨在提高医疗护理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首先,关于培训机构的基本条件。标准要求培训机构应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并具有开展培训所需的固定场所、设施设备和师资力量。其中,培训场地面积不得少于200平方米,且需配备理论教室、实训室等专用空间。同时,机构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学员档案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等。
其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标准强调了师资队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要求每个专业方向至少配备2名专职教师,专职教师需具备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并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此外,还鼓励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医务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再者,关于培训内容与课程设置。标准明确规定了医疗护理员培训课程应涵盖基础医学知识、护理技能操作、职业道德教育等多个模块。具体而言,基础医学知识模块应包括人体解剖生理学、病理学等内容;护理技能操作模块则重点训练心肺复苏、伤口换药、鼻饲管插入等实用技术;职业道德教育模块旨在培养学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另外,标准对教学管理和考核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培训机构应当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比例,确保每位学员都能得到充分的指导与锻炼。在考核评价环节,除了传统的笔试之外,还应增加实操考试比重,以检验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对于通过考核的学员,培训机构应及时颁发结业证书,并将其信息录入省级医疗护理员信息管理系统。
最后,标准还特别关注了培训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要求培训机构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定期检查维护教学设备,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同时,要加强对学员的安全教育,使其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和自我保护方法。
总之,《DB 14/T 1737—2018 医疗护理员培训机构服务规范》为规范医疗护理员培训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各培训机构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不断优化自身服务体系,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