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宿迁籼米大米加工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及包装、储存和运输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以宿迁籼米为原料的大米加工企业及相关生产活动。
Title: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 Suqian Indica Rice - Part 3: Rice Process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理标志产品 宿迁籼米 第3部分:大米加工技术规范》(DB32/T 1067.3-2024)是针对宿迁地区生产的籼米制定的加工技术规范,旨在确保产品质量和地域特色。以下对一些关键条款进行解读:
原料要求
1. 品种选择
条款中明确指出,加工所用的原料应为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的优质籼稻品种。这不仅保证了产品的品质稳定性,也体现了对地域种植特色的尊重。
2. 产地环境
要求原料产地需符合NY/T 391标准,即良好农业规范的要求。这意味着土壤、水质及空气质量等均需达到一定标准,以保障原料的安全性和纯正性。
加工工艺流程
3. 清理与筛选
规定了原料进入加工厂后必须经过多级清理和筛选程序,包括风选、磁选、比重精选等步骤。目的是去除杂质如石子、金属屑以及轻质不饱满颗粒,提高成品质量。
4. 砻谷与碾米
提到采用低温物理方法进行砻谷操作,并且在碾米过程中控制适当的水分含量和温度,避免因过度摩擦导致营养成分流失。同时强调要保留适度的皮层厚度,既保证口感又保留营养价值。
5. 抛光处理
对于最终的大米产品,在抛光环节提出了具体的技术参数,比如转速、喷水量等指标,确保产品表面光滑均匀,同时防止过度加工造成营养损失。
质量控制
6. 检验项目
包括但不限于色泽、气味、整精米率、垩白度等多个方面。其中特别提到垩白度这一指标,反映了大米外观上的完美程度,也是衡量其商品价值的重要依据之一。
7. 储存条件
强调成品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潮湿和高温环境影响品质。建议使用密封包装材料,并定期检查库存情况以防虫害发生。
以上内容涵盖了从原料选取到成品出厂整个过程中的主要技术要点,有助于生产企业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操作流程,从而生产出符合标准且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宿迁籼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