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的测定方法,即可见-近红外光谱法的技术要求、仪器设备、样品处理和数据分析步骤。本文件适用于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Sediment - Visible-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708—2024《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的测定 可见-近红外光谱法》是一项山东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通过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含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范围
标准适用于沉积物样品中有机碳含量的测定。它规定了使用可见-近红外光谱仪进行测量的方法和步骤。这一范围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确保其在特定环境下的适用性。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引用了多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其他文献,如GB/T 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等。这些引用文件为本标准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保证了方法的一致性和科学性。
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有机碳”、“可见-近红外光谱”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有机碳”是指沉积物中以有机形式存在的碳元素。清晰的术语定义有助于减少误解并提高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原理
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当光线照射到沉积物样品时,部分波长的光会被吸收或反射。根据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推断出样品中有机碳的含量。这种方法基于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选择性吸收特性。
仪器设备
标准要求使用的仪器包括可见-近红外光谱仪、样品杯以及校准软件等。每种设备都需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并定期校准以保持最佳工作状态。此外,还应配备适当的样品制备工具。
样品采集与处理
样品采集应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在不同地点取样后混合均匀。对于固体样品,需要将其研磨成细粉状并通过筛网筛选至所需粒度。同时注意避免污染,保持样本的新鲜度直至分析完成。
测定步骤
首先将处理好的样品装入样品杯内,并记录下相应的编号信息。然后将样品杯放置于光谱仪的测试位置上,启动仪器开始扫描获取光谱数据。之后使用预设好的校正模型计算出有机碳的具体含量值。
结果表示
最终测定的结果应当以质量百分比的形式给出,并保留适当的小数位数。如果需要报告不确定度,则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此外,还需注明采用的具体测定方法及所用仪器型号等相关信息。
精密度与准确度
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必须开展重复性和再现性实验。即在同一条件下多次重复测定同一份样品所得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称为重复性限;而在不同实验室间进行独立测试时获得的数据一致性则构成了再现性限。只有当两者均符合预期标准时才能确认该方法可靠可用。
以上就是关于DB37/T 4708—2024《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的测定 可见-近红外光谱法》中几个核心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