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木霉穗腐病抗性鉴定的术语和定义、试验条件、接种方法、病情调查与评价、结果分析及报告。本文件适用于玉米品种对木霉穗腐病抗性的鉴定和评价。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of Major Diseases in Corn and Sorghum - Part 8: Corn Trichoderma Ear Ro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2219.8-2024《玉米高粱主要病害抗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8部分:玉米木霉穗腐病》是一项专门用于指导玉米木霉穗腐病抗性鉴定的技术规范。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玉米木霉穗腐病抗性鉴定工作,明确了适用的地域范围和具体病害类型。这有助于确保试验条件的一致性和结果的可比性。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列出了多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GB/T 18369《植物保护术语》等。这些引用文件为抗性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确保了整个鉴定过程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术语和定义
本部分对“玉米木霉穗腐病”、“抗性”、“感病”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玉米木霉穗腐病”是指由木霉菌引起的一种玉米穗部疾病,表现为果穗变软、腐烂等症状。准确理解这些术语对于正确开展鉴定工作至关重要。
抗性鉴定方法
# 试验设计
1. 供试材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玉米品种作为供试材料。
2. 接种方式: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模拟自然发病条件。
3. 环境控制:在可控的温室或田间环境中进行试验,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等因子。
# 数据记录与分析
1. 症状观察:定期检查并记录病害发生情况,包括发病程度、分布范围等。
2. 数据处理: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抗性评价结果。
抗性分级
根据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 DI)将抗性划分为五个等级:免疫、高抗、中抗、中感、高感。这种分级系统便于直观地评估不同品种之间的抗病能力差异。
结果表达
最终结果应以表格形式呈现,包括但不限于品种名称、接种日期、调查时间、病情指数等内容。此外还需附上详细的图表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玉米高粱主要病害抗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8部分:玉米木霉穗腐病》不仅涵盖了从试验设计到数据分析全过程的技术要求,还特别强调了标准化操作的重要性,这对于提高鉴定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