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共供水场所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建设要求、系统功能、性能指标及检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公共供水场所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
Title:Security Technology Preven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 Part 5: Public Water Supply Pla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3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768.5-2024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第5部分:公共供水场所》是一项专门针对公共供水场所制定的技术规范,旨在提高这些场所的安全防范水平。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监控设备的设置要求
- 根据规范第5.1条,公共供水场所内的主要出入口、收费区域、取水点等关键部位必须安装视频监控设备。这确保了对人员活动情况的全面掌握,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行为。
- 监控画面应保持清晰且连续,存储时间不少于30天。这意味着不仅需要实时监控,还需要有足够的历史记录用于事后追溯和分析。
2. 报警系统的配置
- 第5.2条规定,在公共供水场所内应当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并确保其易于操作。当发生紧急事件时,使用者能够迅速触发报警信号,通知相关人员采取措施。
- 系统还应该具备自动上传功能,一旦报警被激活,相关信息可以即时发送至指定接收端口或平台,以便快速响应。
3. 门禁管理规定
- 规范第5.3指出,对于非开放时段或者特定权限范围内的区域,应采用电子门禁系统加以控制。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该区域。
- 同时强调了定期检查维护的重要性,以保证门禁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
4. 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
- 第5.4提到,所有涉及安全技术防范的信息传输过程都必须符合国家关于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加密传输、身份认证机制建立等内容。
- 此外,还要求定期更新软件版本,修补已知漏洞,防止黑客攻击或其他形式的数据泄露风险。
5. 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 最后,在第5.5节中明确指出,各公共供水单位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员工开展定期培训及模拟演习活动。
-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全体工作人员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反应速度与处理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综上所述,《DB33/T 768.5-2024》从多个角度出发,为公共供水场所提供了全面而具体的安全防护指导。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标准,可以有效增强此类设施的整体安全性,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