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蚕用桑树栽培的园地选择、苗木准备、栽植技术、桑园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技术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范围内蚕用桑树的栽培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ulberry Tree Cultivation for Silkworm in Jiangxi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668-2024《蚕用桑树栽培技术规程》是江西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蚕用桑树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规范。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品种选择:标准中明确指出应选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抗病性强且高产优质的桑树品种。例如,可以选用无性繁殖的优良品种如湖桑系列,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2. 种植密度:合理的种植密度对于提高桑叶产量至关重要。根据标准建议,一般情况下每亩种植约1500株左右为宜。具体密度还需结合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调整,确保桑树间有足够的空间生长发育。
3. 施肥管理:为了保证桑树健康生长,需注重基肥与追肥相结合。在春季萌芽前施足基肥,以有机肥料为主;生长期则要适时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料,促进枝叶繁茂。同时注意平衡各种营养元素的比例,避免偏施某一种肥料导致植株失衡。
4. 修剪整形:定期修剪不仅能够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还能刺激新梢萌发,增加有效叶片数量。通常采取轻剪为主、重剪为辅的原则,在冬季休眠期进行全面修剪,去除枯死枝条及过密枝组,形成良好树形结构。
5. 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定期巡查园地,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可采用物理方法(如人工捕捉)、生物方法(如释放天敌)以及化学药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理,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6. 采收利用:合理安排采摘时间,既要满足养蚕需求又不能过度消耗资源。一般情况下春蚕期间每隔7-10天采收一次,夏秋季节则适当延长间隔期至15天左右。采摘时要注意保留适当长度的茎干,有利于后续再生长。
以上内容基于DB36/T 668-2024标准中的关键点展开阐述,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要求,从而实现高效优质的蚕用桑树栽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