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可渗透反应墙地下水监测的技术要求、监测方法、数据处理及质量保证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利用可渗透反应墙技术进行地下水污染治理和监测的场地。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oundwater Monitoring of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664-2024《可渗透反应墙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是河南省发布的关于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一项重要地方标准。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5.1 监测点布设
本条款规定了监测点设置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监测点应布设在污染源下游、两侧及可能受影响的区域,确保覆盖潜在污染扩散范围。具体位置需根据场地地质条件、水文特征以及污染物类型确定。建议采用网格法或放射状布点法,以提高数据代表性。
5.3 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环节强调了采样频率的重要性。对于常规监测,每季度至少采集一次;若发现异常情况,则需加密采样频次。采样过程中必须使用专用工具,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样品受到外界污染。
6.1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部分指出,所有监测数据均需经过初步审核后方可用于后续分析。推荐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参数。同时,还应结合历史资料开展趋势分析,判断是否存在长期变化规律。
7.1 报告编制
报告编制章节明确了报告内容构成。完整的监测报告应当包含项目概况、监测目的、实施过程、结果描述、评价结论以及改进建议等部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撰写评价结论时要客观公正,既要反映实际情况又要提出合理化建议。
附录A(资料性附录)示例表格
附录中提供了多个实用表格模板,包括监测方案审批表、现场记录表、实验室检测报告单等。这些表格有助于规范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使用者可根据自身需求灵活调整格式内容,但务必保证信息完整准确。
以上是对该标准中几个核心条款的深入剖析。希望可以为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