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暨人民调解中心的建设要求、功能设置、人员配备、运行机制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德阳市范围内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暨人民调解中心的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Multi-Dispute Resolution Centers and People's Mediation Cent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04T94-2024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暨人民调解中心建设和管理规范》是四川省攀枝花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和人民调解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这项标准对于推动社会和谐稳定、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关于机构设置
标准指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应设立综合协调办公室、接待服务大厅、调解室、档案室等功能区域。其中,接待服务大厅需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和服务设施,确保来访群众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接待。调解室则要求环境安静舒适,有利于当事人之间沟通交流。这些规定明确了中心的基本架构,为开展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人员配备与培训
标准强调了人员配置的重要性,要求每个中心至少配备三名专职调解员,并且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法律法规知识、心理学以及沟通技巧等方面,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此外,还鼓励聘请法律专业人士作为顾问参与调解过程,这有助于增强调解工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三、工作机制建立
在工作机制方面,标准提出要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这意味着一旦有纠纷案件进入中心,就有专人负责到底直至问题解决或转交其他相关部门处理为止。同时,为了保证工作效率,规定一般情况下应在十五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工作,特殊情况经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三十日。这样的时限安排既体现了对群众诉求的重视,也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升。
四、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标准特别提到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预测潜在的社会矛盾点,提前介入化解风险。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开发移动应用程序方便群众在线申请调解服务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也让群众感受到了更加便捷的服务体验。
五、监督考核机制
最后,在监督管理上,标准明确规定要定期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各中心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将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而对于存在严重问题的则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形成良性竞争氛围,促使各个中心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DB5104T94-2024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暨人民调解中心建设和管理规范》从多个角度出发,为如何有效构建并运营此类机构提供了详尽指导。它不仅是当前形势下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更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